C H E N G S E N P I N G T R I A S T E K
身于海上,一路遠行。
“在3D打印藥物的細分賽道,美國、歐洲和中國齊頭并進,不存在大家過去常說的‘中國在追趕’,而是我們都在第一梯隊。”三迭紀創始人、首席執行官成森平博士說。
“得益于中國速度,我們成為了這個細分賽道里綜合能力最強的公司……而這場競賽并沒有結束。”
在2022福布斯中國卓越女性論壇“科技背后的女性力量”主題圓桌對話中,福布斯中國科技女性50入選者成森平分享了她的創業故事。
成森平博士
01
跑出超速度
2015年,Aprecia公司應用3D打印技術制成的抗癲癇藥物Spritam獲得FDA上市批準。同年,成森平創立了國內第一家專注于3D打印藥物技術和產品開發的公司三迭紀。
盡管不是賽道最早的入局者,但在成森平的帶領下,三迭紀跑出了超速度,成為唯一一家入選美國FDA新興技術項目的中國藥企,也是除美國Aprecia外第二家進入商業化生產階段的3D打印藥物企業。
成森平表示,3D打印的技術已經發展了40年,但其在制藥行業的應用才剛剛開始。“我們和Aprecia出發的時間相差了十幾年,但仍然是第二家把技術落實做到了產品上的公司。3D打印有七個原理或流派,理論上全部可以用于制藥,不是‘華山一條道’。我們的技術和其他家的不一樣,將來在制藥行業的應用,如藥物的臨床應用場景和患者受益點都不同。”
眾所周知,新興技術進入制藥行業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成森平介紹道,從科學原理和假想的提出,到技術實現并應用到產品上,到通過監管部門并實現商業流通等等,這一系列環節走通并誕生一個新興行業,往往需要30-50年時間。
她認為,三迭紀團隊的快速成功離不開中國的效率紅利,“完成同樣的事情在歐美可能需要數年,但在中國,我們可以高效很多。”
“在3D打印藥物的細分賽道,美國、歐洲和中國齊頭并進,不存在大家過去常說的‘中國在追趕’,而是我們都在第一梯隊。得益于中國速度,我們成為了這個細分賽道里綜合能力最強的公司,擁有最大的生產產能和最多在FDA申報的藥物產品……我們高速發展起來,而這場競賽并沒有結束。”
02
做成全者,而不是擁有者
七年來,公司取得了許多重要技術和產品的里程碑高精度和高通量打印的核心技術突破,從藥物劑型設計、數字化開發,到連續化生產全鏈條的技術平臺打造,全球第二款和中國第一款3D打印藥物T19的誕生。
在成森平看來,任何新技術產生的過程都沒有含混的灰色地帶,只有“做得出”和“做不出”兩種狀態。在從零到一搭建3D打印藥物技術平臺的過程中,從做3D打印機,到研究打印材料,再到設計和實現全新的藥物劑型,每個階段都是摸著石頭過河,原創新技術之路注定艱難曲折。
“2016年1月,藥片第一次真正打出來。2017年模擬胃腸道溶出試驗的好結果,真正意義上驗證了我們用結構設計可以控制藥物釋放,原理上work了。2018年底,我在美國開會,同事打電話來,當時我接電話的手都是很緊張的,那是我們第一次人體研究出數據,對新的藥物釋放機制研究來說就是一切。如果人體數據不達預期,很有可能回到原點。很幸運,第一次人體的數據就是我們所期待的,跟我們的目標曲線是重合的。”
從行業角度來看,藥物3D打印技術正處于蓬勃的發展期,三迭紀是一個業務上沒有天花板的公司。作為創始人并擔任首席執行官的成森平經常思考這樣一個問題“我和三迭紀的關系是什么?”她坦言自己時常會為這個想象空間巨大的項目感到焦慮,擔心個人的成長速度會變成公司發展的瓶頸。
“這么多年,我感覺不管我怎么奔跑,三迭紀始終都在不遠的前方。慢慢我就感悟出來了,我既不是三迭紀的創造者,更不是它的擁有者。我跟所有公司的伙伴,包括在外部幫助三迭紀成長的股東和合作伙伴一樣,只是這個事情的成全者,或者追隨者。”
圖源:三迭紀
03
立足全球創新
目前,三迭紀正致力于建設一條“沒有紅綠燈”的制藥高速公路,用數字化的手段替代原來依賴于人的經驗和認知的手段,變革制藥底層工藝和范式。下一階段,三迭紀以商業化為重心,更多地將技術應用在藥物產品的開發上,盡可能拓展新興技術的應用場景,讓公司具備造血能力。
談及發展規劃時,成森平不假思索地說:“我們的愿景是成為全球最具影響力的智能制藥公司。”
全球影響力這是成森平規劃里的第三階段要實現的,也是三迭紀很早就志在必得的。
當下,全球生物醫藥領域正處于近20年來最艱難的一次大蕭條。在藥企們紛紛尋求出路之際,成森平卻表示,三迭紀不用說出海,“因為我們出生就在海上,一路都在遠行,一開始我們就是要做立足于全球創新的技術,希望和全球藥企一起合作,希望我們的產品讓全球患者獲益。”
一方面,三迭紀正嘗試和不同國家的藥企建立合作,幫助藥企發現3D打印藥物技術能解決哪些傳統的制藥技術不能解決的問題,開發具有差異化的新藥產品。另一方面,三迭紀計劃擴增自己的產線和工廠,讓產能遍布全球,輸出從硬件到軟件再到數據處理等全過程的能力。
比起解決第一個階段科學和技術的難題,和現階段迎接商業化的挑戰,成森平認為,建立企業全球影響力的最大難點是文化輸出。“隨著我們的組織不斷壯大,文化變得更加多元。未來我們需要有能力把科學和技術,隨著我們多元的組織,整體輸出出去,適應下一個階段全球化的新體系。只有這樣,我們的公司才有可能真正意義上走向全球。”■
福布斯中國獨家稿件,未經許可,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