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技日報實習記者 余昊原
大會由紫金山實驗室、未來移動通信論壇主辦,將采取現場研討+全球多地遠程互動的方式。為期3天的會議中,大會將舉辦1場大會報告、9場專題論壇,2場國際圓桌討論。
屆時,未來移動通信論壇理事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中國工程院院士鄔江興,中國科學院院士陸建華,中國科學院院士毛軍發,中國工程院院士張平,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Sherman Shen,美國工程院院士H. Vincent Poor,美國工程院院士Reinaldo Valenzuela,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Lajos Hanzo,未來移動通信論壇秘書長、東南大學教授尤肖虎,清華大學教授牛志升,中國移動研究院首席科學家易芝玲,中國電信首席專家畢奇等國內外知名專家將發表精彩報告。
來自美國、英國、加拿大、芬蘭、瑞典、日本、新加坡、希臘、沙特阿拉伯等全球多個國家高校及科研機構、電信運營企業、設備制造商的近百位權威專家,將針對6G毫米波與太赫茲技術、6G愿景與技術需求、6G頻譜共享共存技術、6G網絡架構及關鍵技術、6G無線覆蓋擴展技術、6G無線空口傳輸技術、6G全場景按需服務關鍵技術等十一個主題展開全面交流和深入討論。會議期間,未來移動通信論壇還將發布多本6G技術系列白皮書。
隨著5G商用的大規模部署,以全頻譜、全覆蓋、全應用、強安全為特征的6G技術研究開始進入業界視野并成為全球焦點。6G在5G的基礎上,將從服務于人、人與物進一步拓展到支撐智能體的高效互聯,將實現由萬物互聯到萬物智聯的躍遷,成為連接真實物理世界與虛擬數字世界的紐帶,將持續提升人們的生活品質,促進社會生產方式的轉型升級。未來6G業務將呈現出沉浸化、智慧化、全域化等新發展趨勢,形成沉浸式云XR、全息通信、感官互聯、智慧交互、通信感知、普惠智能、數字孿生、全域覆蓋等業務應用,最終將助力人類社會實現“萬物智聯、數字孿生”的美好愿景。
世界主要國家和地區均已啟動6G研究,通過加大資金投入布局科研項目等措施,加速6G創新技術研發。
歐盟提出相對清晰的規劃路線圖,在2020年三季度完成了6G產學研框架項目;
芬蘭發布了6G白皮書《面向6G泛在無線智能的驅動與主要研究挑戰》,對于6G愿景和技術應用進行了系統性展望;
韓國政府提出“引領6G商業化”目標,計劃2028年實現全球第一個6G商業用;
日本發布B5G推進戰略目標:2025年完成6G基礎技術研究,2030年商用;
美國也從2018年開始6G研究,前期研究包括對6G芯片的研究,并在空天海地一體化通信特別是衛星互聯網通信開展研究實踐。
中國也高度重視6G發展,在“十四五”規劃綱要中明確提出,要“前瞻布局6G網絡技術儲備”,先后成立國家6G技術研發推進工作組和總體專家組、IMT2030(6G)推進組,扎實推進6G各項工作,取得了積極進展。未來移動通信論壇自2019年起開始發布6G系列白皮書,包括應用需求、新天線技術、空天地一體化等15個主題,全面梳理了當前6G的創新方向,提出了6G的研究架構。
如今,6G仍處于愿景需求研究及概念形成階段,6G技術方向及方案仍在探索中,2020年9月,首屆“全球6G技術大會”在北京成功舉辦,成為6G領域首個覆蓋最為廣泛、內容最為全面的國際大會。本屆全球6G技術大會將繼續全面展現6G技術研發的創新思路和最新成果,持續搭建全球科技合作平臺與協同創新橋梁,形成推進6G研發的相關建議,致力推動培育全球一致的6G理念,合力營造全球6G發展良好環境,為推動形成全球統一的6G標準和信息通信產業可持續發展作出貢獻。
來源:科技日報
編輯:張爽
審核:岳靚
終審:何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