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過后,位于徐匯區華涇鎮的北楊人工智能小鎮迎來復工。根據“促發展、保平安”大走訪、大排查相關要求,開工伊始,華涇鎮就把安全生產大禮包發到了建設者們的手中。華涇鎮負責人在施工現場實地查看了項目進度,了解工程建設推進情況,探討建設者之家需求以及招商規劃等。對標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人工智能新地標,北楊人工智能小鎮正在慢慢由平面向立體轉變。
記者在工地現場看到,數塊展板展示了北楊人工智能小鎮建設雛形。該項目東至長華路,南至外環線,西至老滬閔路,北至淀浦河,總用地面積約54.3公頃,總建筑面積約115萬平方。自2020年8月啟動首個地塊的建設后,截至目前已完成五個地塊的開工建設,開工面積約63萬方。
緊鄰已經通車的軌交15號線朱梅路站,華涇人工智能小鎮處于“漕河涇-閔行紫竹”的科技創新帶,是徐匯區近年來產業結構調整升級的重點地區。在上海“人形分布、多點聯動”的人工智能產業發展規劃中,北楊人工智能小鎮承擔著上海“人”字產業發展帶“交匯點”重要使命,未來致力于打造成人工智能產業集聚區、人工智能全域應用示范區、國際化智能產城融合區為一體的現代化智能小鎮。
工地現場建設正酣,超前精準的發展定位為北楊人工智能小鎮建設打下扎實基矗未來,這里將匯聚全球影響力人工智能產業。聚焦前沿技術、夯實產業應用、定制精準配套,實現人工智能產業生態健康發展。以人工智能為核心產業,以新材料、生物產業和智能制造三大交互應用產業為重點發展產業,以科技服務為人工智能創新發展的配套支撐產業,形成產業集聚、產業交互、產業培育的產業生態鏈。
此外,小鎮致力于打造人工智能全域應用的示范地,以大數據為核心,實現在城市信息基礎設施、公共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等多方面的全域應用,以產業發展帶動產業應用,全域應用加速產業成熟。
值得一提的是,對標宜居宜業的“科創小鎮”實踐地,北楊人工智能小鎮還將融合醫療、教育、文化、居注生態、科創、服務等多維度功能,提供豐富多樣的公共活動場所和一定規模的租賃住宅。在這里,將滿足居職平衡的需求,園區也將成為“宜創、宜享、宜業、宜居”,具有24小時活力的“人工智能科創小鎮”。
記者:耿潔玉
編輯:陳思宜
校對:王冰倩
轉載請注明來自上海徐匯官方賬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