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奧會上,
來自全球各地的運動員、工作人員
云集北京等賽區,
不同語種的人們在冬奧會上,
如何自由實現無障礙交流呢?
位于合肥的智能語音行業領先企業
科大訊飛來解決這一問題!
記者獲悉,科大訊飛是此次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官方自動語音轉換與翻譯獨家供應商,他們為冬奧會提供了自動翻譯和相關的多語種語音轉換、語音識別以及語音合成等一系列硬核技術。
為冬奧“量身定制”“翻譯官”
圍繞冬奧及冬殘奧會各應用場景,2019年,科大訊飛成立了冬奧專項團隊,為冬奧會辦賽、觀賽、參賽等場景提供技術產品和服務。
目前,近1200臺訊飛便攜式翻譯設備已在冬奧“上崗”,成為許多運動員、媒體記者和相關工作人員的“貼身翻譯官”。
(雙屏翻譯機,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訊飛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1200臺便捷式翻譯設備主要包括雙屏翻譯機和穿戴式耳機翻譯設備。這些設備都針對冬奧會進行了“量身定制”。
其中,雙屏翻譯機創造性地設計了4.1英寸+2.2英寸的主客雙屏顯示交互的新形態。“使用時可將客屏翻至交流對象面前,使用者面前則還有一塊主屏幕,雙方對話的翻譯結果和提示語等,會在主客屏中雙向顯示,視聽同步,非常直觀。”工作人員介紹,通過這種形式,極大地簡化了雙方在單屏幕翻譯機上使用的流程,能使得對話雙方對談交流銜接緊密、自然高效。同時,也有助于疫情防控期間社交距離的保持。
這款機器的“技能”也非常強大,擁有83種語言在線即時翻譯,其中包括中文+60種外語+5種方言+2種民族語言+15種口音。“針對冬奧加入百萬級別專業詞匯以及行業術語,覆蓋各類體育運動和裁判用語,可滿足運動員、教練員、觀眾等的跨語言溝通需求。
(中國網外籍主持人在冬奧村體驗訊飛雙屏翻譯機,來源:中國網)
此外,穿戴式翻譯設備針對冬奧場館嘈雜的環境聲,配備了通話降噪的功能,能實現邊通話、手機app邊同步翻譯、轉寫,滿足冬奧多媒體采訪、冬奧工作人員和教練員跨語言溝通等?拼笥嶏w冬奧項目經理張偉介紹,這些設備與系統,此前都已在國際雪橇聯合會世界杯、單板滑雪和自由式滑雪障礙追逐世界杯等測試賽中進行了測試和示范應用。
現場提供會議系統技術保障
除了“貼身翻譯官”,科大訊飛還基于核心技術,構建了面向冬奧的語音和語言服務平臺,同時,為冬奧會提供了多媒體會議辦公和信息發布系統。
目前在北京冬奧會首鋼園區,4名訊飛技術人員一直負責著相關設備和系統的保障工作。“首鋼園區會有很多冬奧內部會議,還包括一些與國外的視頻會議。”
訊飛技術人員樊一琳告訴記者,在這里,訊飛部署了一整套智能會議系統為多項會議服務,系統可以支持語音實時識別、翻譯、記錄,并將識別和翻譯結果形成字幕投放至智慧屏上展示。其中,中英文在線和離線會議轉寫準確率達到95%以上,大大減輕了對翻譯人工服務的依賴,提高了多語種會議的溝通效率與視聽體驗。
(訊飛技術人員為首鋼園區會議系統做部署)
“每場有上屏展示需求的會議,我們都會提前30分鐘到會場進行系統的部署和調試,之后會在會場附近待命,防止出現突發性技術問題。”樊一琳說,這幾天,不少冬奧組委的工作人員都向他們表示,這套系統太方便了。“尤其是對于智慧屏上翻譯字幕的實時顯示功能,大家都很喜歡和認可。”樊一琳說。
合肥報業全媒體記者 劉暢司晨 來源:合肥晚報 編輯:陶歡歡
點亮下方圖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