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9日,商湯首個家庭消費級人工智能產品“元蘿卜SenseRobot”AI下棋機器人,正式發布,PRO版售價2499元,標準版售價1999元。
元蘿卜SenseRobot這個AI下棋機器人雖然在網絡上噓聲一片,但毫無疑問這是掃地機器人外的又一個家庭消費級機器人產品,商湯的搞機方案,或許能為機器人行業提供一些思路借鑒。
小領域大可能
站在用戶視角來看,“元蘿卜SenseRobot”有非常多的創新點,這些創新點匯聚成為元蘿卜SenseRobot能夠真正實現機器人進入家庭的切入口。
先說這個產品在理念上的革新,在此之前我們一直在提倡要讓機器人快速走進千家萬戶,但目前卻只有掃地機器人一種進入人類生活。不僅是因為機器人要能夠讓“千家萬戶”們負擔起,另外很大一部分原因還在于應用場景的缺失。
服務機器人現階段并不屬于常見的生活必需品,人們購買機器人首先要找到一個消費理由,例如買回去首先面對“用來干什么”的問題,再面對“會不會用”的問題,另外還有“值不值得買”的問題。三個基本問題不能解決,普通人買單的欲望必然并不強烈。
“元蘿卜SenseRobot”首先在產品特性上抓住了幾個關鍵點,一個是兒童,另外一個則是教育,這些元素再與機器人、人工智能融合,同時找到了象棋這個傳統而固定的游戲場景而非開放式的機器人場景。
從70后、80后童年流行的沙包、雞毛毽子,到90后童年的塑料玩具、四驅車、游戲機,每一個時代的兒童,都有各自時代的玩具或益智類教育產品。從理性角度而言,當前機器人+教育不僅恰好符合當前教育模式改革新業態下人們對于教育的思考,還找到了多個C端用戶買單的理由。
許多家長其實都會考慮,在AI與機器人時代,怎樣的教育機器人產品才能反映時代的科技特色?對于00后、10后孩子而言,怎樣才能激發其學習興趣?對于家長而言,怎樣的玩具才能給孩子帶來更多陪伴?在大人不會教的情況下,又不想孩子抱著手機玩,機器人無疑比手機更有科技的感覺。
正如商湯發布會上介紹," 元蘿卜 SenseRobot" AI 下棋機器人不僅可以陪伴孩子學習、對弈象棋,還能鍛煉思維、保護視力。“元蘿卜”更重要的能讓人們從電子屏幕中跳出來,體驗“執子下棋”的真實感受,這無疑找準了許多家長的癢點。
在許多機器人從業者看來,下棋機器人并不鮮見,目前市面上有非常多的免費象棋軟件,也都能提供人機對戰,但實際上并沒有單純針對下棋這一娛樂場景專門開發實際落地的企業,大多以體積較大的商用機器人去實現應用居多。
如果想要一臺能夠擺在家里桌面上,并且能夠精準擺棋、下棋,還需要在使用的過程中更加安全友好,同時價格又非常合理的下棋機器人,目前市面上幾乎沒有這樣的產品,可以說商湯找到了“家庭場景”這一切入口。
在官方的實際開箱測試中可以看到,“元蘿卜”AI下棋機器人開箱后,連接好棋盤和電源,開機就能使用,整體便捷性和易用性已經非常高?梢哉f元蘿卜SenseRobot的發布是機器人領域的一大突破。
正如商湯科技所言“元蘿卜SenseRobot”AI下棋機器人結合商湯領先的AI視覺技術和機械臂技術,將其濃縮到一個在家庭書桌上就能擺放的實體機器人產品中。
一般而言,機器人產品涉及到軟硬件多學科交叉,特別是落地場景應用推廣組織方面就更加困難,那么我們不妨換個思路,如果將一款機器人以功能實現為目標進一步簡化,是不是也能夠打開一些大的新市場可能?
軟硬件實現價值賦能
因為在硬件上“元蘿卜SenseRobot”AI下棋機器人其實并不復雜,主要由可交互式顯示屏、3自由度機械臂及帶攝像頭機身、實體棋盤、全套實體棋子等部件組成,但整體尺寸接近于一臺展開的筆記本電腦。以功能實現為目的導致產品集成度非常高,設計上采取簡約、酷萌、科技感的設計風格,真正做到了占地面積小且具備實用價值。
家庭服務機器人在安全性上無疑是最大的重點,元蘿卜機器人采取了較高安全級別的碰撞檢測方案,搭載觸碰力感應系統,機械臂在與人或者物體發生碰撞時會立即停下,商湯還針對機械臂的物理安全性方面,在此前已經做了大量的測試和實驗,包括碰撞、手臂的壓力等等。由于機械臂整體尺寸較小慣量較低,對于人體的傷害能做到幾近于無。
另外在末端執行裝置上,由于此前國際象棋機器人采取夾爪的方案夾到孩子手,導致許多人對于機器人進入家庭心有顧慮,但這款元蘿卜機器人末端并沒采用夾爪設計,而是通過電磁觸點直接覆蓋式抓取與放落棋子,保證了更精準的落點以及更強的安全性。
走進千家萬戶光有硬件當然不行,機器人作為AI技術非常重要的載體,從感知到決策再到行動上都離不開軟件系統。為此,元蘿卜機器人這套系統中融合了人工智能和視覺算法技術,詳細而言,主要是針對視覺領域實現了AI的解決方案再優化。
例如針對傳統的語義分割、關鍵點檢測、目標檢測、視角校正、圖像特征精確定位等問題,商湯據稱融入了自研的卷積神經網絡、數字圖像處理、經典幾何視覺等跨領域的技術解決方案,經歷了9次的迭代,才最終逐漸打磨成功這個消費級人工智能+機器人產品。
這些技術主要體現在一些細節處理上,例如針對室內外高對比度的復雜結構光照環境,其AI+視覺算法能夠對于實現更強的環境抗干擾能力,棋子檢測準確率達到99.9%以上,棋子棋盤的整體定位精度在1mm以內。
可以說基于“AI+視覺”方案,“元蘿卜SenseRobot”AI下棋機器人可以即時做到“手眼協同”,實現毫米級的操作精準度,保證在下棋對弈過程中的運行順暢和落子準確。
當然,光有硬件和AI算力還遠遠不夠,在內置的象棋算法層面上,元蘿卜在20多個月的時間里已經自我對弈訓練超過了億局,大量的訓練使得機器人算法更加優秀,并且這種決策的引擎能力還將在未來不斷更新進步。
當然,異業整合也是這款機器人的創新之處。據了解,目前這款下棋元蘿卜機器人包含AI學棋、巔峰挑戰等多種模式,此外還帶來了100多個殘局設定和26個等級的棋力對戰?梢詮“0基礎”為孩子介紹和講解象棋的文化、規則及每個棋子的使用技巧,在鍛煉思維的同時,還能提升孩子的文化素養。
在此基礎上,這款機器人成功經過了中象協授權,內置專業象棋課程,可以在家考取獲得中國象棋協會16-13級專業等級測評,并進行象棋技術提升,這對于許多家長無疑有著較強吸引力。
目前中國象棋協會實行棋手技術等級制度,棋手技術等級稱號共分20級,由高至低依次為:特級大師、國家大師、棋協大師、地方大師、一級棋士至十六級棋士。雖然評定等級不高,但這種機器人與等級評定融合的方式也是打開了新的可能性。
這與當前象棋文化的推廣傳承思路不謀而合,元蘿卜的出現無疑讓中象協在推廣象棋的窘境之下看到了另一種思路。正如國家體育總局棋牌運動管理中心主任、中國象棋協會主席朱國平所言,“象棋是中華傳統文化的代表性符號之一,我國的象棋人口多達上億。在當今這樣一個科技化信息化的新時代,如何將象棋國粹更好地傳承推廣下去,是中國象棋協會一直慎思篤行的事情。‘元蘿卜SenseRobot’ AI下棋機器人的出現,幫助我們解決了這個難題。”
為了實現這種認證體系,在軟硬件結合上,目前元蘿卜機器人支持語音、屏顯、機械臂三合一互動教學,同時這款機器人還支持刷臉登錄,在流程上實現了從學習到基礎認證的打通。
市場落地的困局
雖然商湯此次用象棋機器人的這種方式步入到普通消費者群體,打開了家庭消費級市場這個廣闊藍海的新思路,這款下棋機器人也有娛樂性、仿真人的交互性、專業性等幾個亮點,但是由于商湯本身的T0 B的企業性質,導致這款TO C的產品市場前景網上一片看衰。
在京東平臺預售界面,這款機器人在開售的多天時間里,預訂了“元蘿卜SenseRobot”的人數并不多,低開之局顯然難以抵消前期投入的巨大成本。商湯在發布會后接受采訪時也提到,計劃除了走線上渠道,除開奧運冠軍郭晶晶代言等常用的營銷手段,也將大力推動注重線下渠道開。
原因在其發布會上也提到:C端機器人將是一款強體驗的產品,對于這樣的產品,要把它放到線下,讓潛在用戶去試用、體驗,才能更深刻地感受到這個產品的價值。據了解商湯計劃未來會跟國內幾個比較大的代理商合作,讓這個產品走到成百上千的門店里面。
總的來說,元蘿卜SenseRobot AI下棋機器人是機器人產品在素質教育的新突破。不過,下棋機器人若想走向剛需,可能需要幾個突破點:第一,能否遷移到更多棋類?第二,能否在線聯網,能否開放合作?
同時,也有網友提出,這款下棋機器人確實會面對兩大現實困境:其一,與象棋相比,國內類似的圍棋產品更具備商業化的基礎,象棋機器人應用場景有限;其二,娛樂功能、社交屬性才是象棋對弈的真正吸引之處,而AI機器人目前顯然難以做到。
在技術實現上,也有網友認為,目前,人工智能能夠真正商業化處理的還只是對數據或者信息的歸類、識別,以及一些簡單特定問題的機器回復,商湯發布的AI下棋機器人是否真的能夠真正思考和行動都有待商榷。
結語與未來
1997年IBM的超級電腦深藍擊敗了頂級國際象棋選手卡斯帕羅夫;2016年3月,谷歌旗下的圍棋AI阿爾法狗與圍棋世界冠軍、職業九段棋手李世石進行圍棋人機大戰并獲勝。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不斷演進,家庭消費級AI產品市場無疑正吸引著全球巨頭們的目光。
從機器人大講堂此前報道的亞馬遜,小米,商湯等科技巨頭都在積極布局機器人領域可以看出,目前科技巨頭的主流產業鏈和制造鏈水平已經能夠生產出家用級或接近家用級的多種機器人產品,產業成熟度已經快速提升。Research and Markets的相關統計數據預測,到2023年,全球消費級機器人市場將增加至150億美元的規模。巨頭紛紛布局機器人領域,也是為了搶占消費級機器人這一未來的藍海市場,這也導致未來該領域的發展速度或持續提升。
當然,這個過程中的問題也毫無疑問顯露,產品成熟度和用戶認可度就是較為麻煩的問題。正如商湯科技創新工程院院長沈徽所言,在產業端,企業想要使用一個產品或方案的需求很明確,所以機器人企業只需要用技術實現客戶想要解決的問題,而且這個過程中,使用產品的人可以被訓練,所以To B方案實際上是“產品+服務”的綜合。但是當一個產品進入消費端,意味著要進入千家萬戶,而這些消費者背景、認知、習慣各不相同,所以To C的產品必須經得起考驗。
消費級AI機器人市場正展露出一片寬廣的市場空間,但機器人產品走向消費端,不僅僅是產品的改變,也往往需要思維以及服務模式,營銷模式的綜合改變,這對于機器人企業而言,或許只有把越來越多在產業端得到驗證的技術、產業鏈與消費端場景相融合,才能做出能夠走進千家萬戶的產品,而后具體產品的市場表現,則更是考驗著企業對消費者需求的洞察與市場趨勢的把握能力。對于商湯這樣的跨界入局者,我們不妨多一些期待和理解,對于未來,保持多一些期待。
作者 | Jack
排版 | 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