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疫情期間遠程網絡需求激增,云業務和數據中心成為支撐芯片行業增長的強勁動力。隨著全球逐漸走出新冠影響,人們回歸正常的生產生活,有跡象表明,云和數據中心業務的增長正在放緩,這可能影響芯片企業的需求。
大型科技公司在過去一個季度的財報中,紛紛報告了云業務增速放緩。第二季度,谷歌云收入環比下降超過8%,微軟云業務Azure收入環比下降了6%,亞馬遜AWS也環比下降3%。
云業務增速放緩直接導致了芯片公司相關業務收入的下降。英特爾第二季度數據中心和人工智能業務大幅下降16%至46億美元,較市場預期低了近20億美元;美光上周發布業績預警也警告云業務可能出現放緩,稱對經濟增長持悲觀態度的企業在購買芯片方面可能會更加保守。
廣告行業是對經濟最為敏感的行業之一。隨著美國通脹創下40年新高,廣告商已經收緊了錢袋子,因為消費者的支出可能受到壓力。
伯恩斯坦分析師Stacy Rasgon在一份報告中稱,Meta和Snapchat等社交網絡公司將直接受到“廣告荒”的影響,并可能會削減對于數據中心的投資,也將減少向英特爾、AMD等公司購買芯片。
但也有分析機構認為,數據中心業務增長放緩也有供應鏈的原因,不能簡單地歸結于需求放緩。根據電子產業鏈信息服務商Supplyframe的報告,目前數據中心服務器供應鏈的庫存處于創紀錄的高位,主要是由于缺少關鍵部件。“假設一臺服務器需要500個組件,現在有10個或20個部件缺貨,這就阻礙了它的組裝。”報告稱。
研究公司YipitData認為,云業務的收入增長前景相對于其他消費電子設備而言仍然非常顯著,盡管美國、歐洲等地區出現了一些疲軟。
中國科技公司云業務增長前景也面臨不確定性。阿里巴巴發布的最新季度財報顯示,阿里云業務同比增長10%;而截至今年3月底的財年中,阿里云業務收入超過1000億元,同比增長21%。騰訊在第一季度財報中對云計算業務重新定位,并導致公司企業業務服務收入同比略有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