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4月7日的GfK科技消費品市場洞察在線活動中,第一財經記者獲悉,中國智能手表去年銷量首次超過智能手環,銷量去年同比增長48%,預計今年銷量將再增長31%。
中國智能腕間穿戴產品市場,由智能手表引領發展更加凸顯。GfK中國可穿戴品類資深分析師趙晶表示,智能手環2021年銷量同比下滑1%,預計2022年銷量可能再下滑10%以上。
從銷售額看,2021年,中國智能手表的銷售額同比增長55%,占中國智能腕間穿戴市場份額61%;國內智能手環的銷售額增長23%,市場份額13%;兒童手表占據余下26%的份額。
從成人腕間穿戴產品的銷量看,智能手表的占比持續上升,去年線上、線下的銷量占比分別為四成、六成;智能手環的占比下降,去年線上、線下的銷量占比分別為六成、四成。
兩個品類都在拓展價位空間。智能手環的主力價格從200元以內,向上擴展到250元-500元的區間。智能手表的價格空間則從千元以上,向下擴展到500元-1000元的區間。
趙晶預計,智能手環由于重量輕、價格便宜,使用者主要是學生、首購人群、初級運動者,中長期來看智能手環受到入門級智能手表的影響會逐漸減弱。
智能腕間穿戴產品主要有運動、日常兩個使用場景,不同場景,需求各異。日常場景要求材質更耐磨,而運動場景要求材質更輕巧。廠商的差異化布局,在2022年將更加明顯。
從競爭看,行業先入局者,今年會完善產品矩陣,進行差異化運營,增加健康監測(如心電監測、體溫監測、血壓監測)、互聯生態的創新功能;新入局者初期會深化主力產品線 ,結合線下門店優勢,逐步建立穿戴品牌影響力。
“健康監測功能、互聯功能,將是市場未來關鍵驅動力。”趙晶說,80后、90后成為消費主力群體,對健身的需求愈發凸顯,驅動智慧健身場景發展,相關產品多品類交互是趨勢。
另外,中國智能穿戴市場,健康監測功能還沒普及。高血壓人群在中國基數大,很多人家里有血壓儀,如果智能手表有測量血壓的功能,使用將更方便,可發揮長期監測的優勢。
智能穿戴作為個人物聯網的主力產品之一,地位正在上升。趙晶認為,智能手機正處紅利消退期,而智能穿戴有通訊功能、具移動性,市場前景看好。目前,獨立GPS已成智能手表標配,有的智能手表還可以當車鑰匙、門鑰匙、紅外遙控器。“未來智能穿戴優化發展空間大”。